湧現SYNERGY—薩璨如、尼古拉.貝杜 雙個展

文 / 「双方藝廊」訪談

「我使用許多命名標題,如『連接』、『無限』,這是我看待世界或宇宙的方式,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甚至不及一粒沙子,大理石是經由數百萬年形成的,這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使我們能夠利用大理石來表現我們想要表達的事物。」— 薩璨如

 

「我認為當我們在雕塑時,我們是運用思想、運用手在工作,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創作的本質。創作是一場遊戲,就像當孩子破壞了某件東西時,他們扮演創造者的角色。」— 尼古拉.貝杜

薩璨如 尼古拉.貝杜 貝杜藝術 瓦倫媞娜.佛格 雕塑的另一面:相遇的魔力

雕塑的另一面:相遇的魔力

文 / 瓦倫媞娜.佛格 (Valentina Fogher)

每當談到薩璨如和尼古拉.貝杜,兩人的名字總是成對出現。這是因為多年來,他們共同打造出融合友誼、工作、藝術、信任、尊重和愛的勝利組合。他們是兩位獨立的藝術家,但從人生根本的選擇開始,有愈來愈多計劃是相互交融的,像是兩位已奉獻超過二十年的Artco 工作室和Arkad 基金會,創造出一座歡迎所有人的「藝術殿堂」。我們也將持續欣賞他們的想法和永不熄滅的熱誠,這使人心靈振奮並砥礪前行。……

薩璨如(Cynthia Sah)和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的雙個展「湧現 撰文/黃筱慧(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照片提供/承豪石材

一加一:三的展演

 湧現:薩璨如:雙諧和鳴之藝

 文/黃筱慧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當一位藝術家與另一位藝術家,在世界之中,境緣相遇,且融合技藝,共同契作,整體的創作展出就形成為第三個整體,包含著兩位創作者與第三個存在的整體:共同創作這個世界,以及因著這整個因緣際會,所產生出來的作品與兩者之間這個藝術創作的整體。……

薩璨如(Cynthia Sah)和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的雙個展「湧現」
照片提供/承豪石材

追尋天人合一的雕刻巨匠

文/劉培森

身為一位具有空間設計背景的藝術家,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將立體雕塑視同建築物的量體,以全方位的空間概念進行規劃思考,讓作品與環境融合,進而展現出優雅的氣度。他的美學創意不僅呈現在視覺意象上,更體現在材質觸感、光影變化、結構組織等關鍵因子的縝密貫徹之中。……

薩璨如 「承豪石材」《石頭記》《紅樓夢》

如光之璨,如石之堅!不曾止息愛戀與追尋

承豪石材  獨家專訪  文 / 吳思瑩  (2023)

「石材天然的瑕疵、裂紋與結晶,就像是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個性。藝術家要做的,就是與之對話,用雙手發掘每一塊石材的特質。」——薩璨如Cynthia Sah

薩璨如 尼古拉.貝杜 貝杜藝術

薩璨如、尼古拉.貝杜|湧現

文|朱貽安

典藏.今藝術&投資

品味薩璨如的作品,或許可以風、雨、花、樹以及水墨線條及山水的審美感性來理解。一直以來藝術家所鍾情的創作媒材,始終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在薩璨如的眼中,「白」猶如張彥遠的「運墨而五色具」所勾勒出的色彩濃淡般,存在數百種面貌與深淺。在藝術家眼中卡拉拉的「白」伴隨著光影、線條、肌理乃至於自身的結晶狀態,使其具有著無窮的風姿韻味,讓藝術家不假外求於其他材料的妍彩妖嬈。……

薩璨如。尼古拉.貝杜 ARTBVLG magazine專訪 貝杜藝術

義大利《ARTBVLG》專訪

CYNTHIA SAH

NICOLAS BERTOUX

DUO.

Quando la scultura unisce le culture.

La mostra DUO – Quando la scultura unisce le culture, è stata allestita nello Spazio Arte BVLG, in occasione del conferimento agli artisti Cynthia Sah e Nicolas Bertoux, del premio “Pietrasanta e la Versilia nel mondo”, promosso dal Circolo Culturale Fratelli Rosselli. Istituito nel 1991, il premio viene attribuito ogni anno a un artista che, con la sua opera, ha saputo far conoscere il nome della città di Pietrasanta in tutto il mondo.

薩璨如 尼古拉.貝杜2023 PRESENT_Nicolas+Cynthia 貝杜藝術

柏林《PRESENT》Issue 3 專訪

For FINDING MEANING IN MARBLE:
A conversation with world-renowned sculptors NICOLAS BERTOUX and CYNTHIA SAH

Berlin, Germany (2023)

Cynthia was born in Hong Kong and grew up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 leaving early to study in New York, while Nicolas grew up in France and began his career as an architect. For both, the love for stone came instantly upon first approaching it at work. After discovering the quarries, there was no turning back: they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their love for marble and creating.

薩璨如 尼古拉.貝杜 今藝術10月號 貝杜藝術

在傳統與當代的交界,與大自然的韻律共在

文 / 典藏今藝術 349期10月號專訪 (2021)

「能夠創造大理石雕塑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彷彿在我們的身體與大理石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從中找到某種形式,將內心的心境表達出來。」――薩璨如

薩璨如 2020 「片羽—選擇的記憶 Selected Memory, A Creative Process」大理石雕刻個展,貝杜藝術。双方藝廊。

片羽—選擇的記憶 〈自序〉

文/薩璨如

記憶是我無論到哪都隨身攜帶的行囊,我總是想為它裝入更多的感觸、興味、與佳趣。

我希望將其轉譯在創作之中,被人們輕擁入懷,並儲存於記憶裡。……

薩璨如(Cynthia Sah)和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的雙個展「湧現 撰文/黃筱慧(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空寂的本體,活躍的生命

――薩璨如創作中的自然之愛

文/張晴文

薩璨如的諸多作品都展現了「形式─經驗」如何經由雕塑透顯出來,一如亨利.摩爾(Henry Moore)在論雕塑時曾言:「從一絲毫無生氣的團塊轉向有完整形式存在的構造」 ,那端賴大小互異的、部分的團塊在空間中的關係結合而生。……

薩璨如 片羽 貝杜藝術

問・形

薩璨如的雕塑歷程與美學視野

文/沈伯丞

「問・形」是嘗試著從凝想藝術家創作的起初,去勾勒、描摹,藝術家薩璨如的創作歷程與審美視野。從創作者對材質的探問開始乃至於淬煉形式進行回應。「問・形」構成了,藝術家創作的始終,而存在於二者之間的恰是一位創作者用生命去經營藝術生涯的美學圖像。……

——–

片羽—選擇的記憶 薩璨如個展 貝杜藝術代理藝術家薩璨如Cynthia Sah、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雕塑,大型公共藝術景觀藝術美術館雕刻典

從渾沌到宇宙—薩璨如的雕塑藝術

文/張晴文

所謂的「自然觀」或「存在觀」,其實就是藝術家面對環境與自我關係的反省。薩璨如在創作上從材料的理解、選用,到造形的思考,始終以自然做為回應的首要對象,在其間經營藝術創作可能的時空尺度。……

薩璨如的「內在之庭」

視界以外,薩璨如的「內在之庭」

文/瓦倫緹娜.佛格

薩璨如在她的雕塑創作中流露出藝術家洗鍊的智慧,那是藝術家從她切身境遇中沉澱而來的結晶,也是她用意念與夢想所要追求無限可能的體現。經過這樣的創作歷程,她創造出足以反映內心世界寧靜的形象,與其作品深沉而忠於真我的特質相互輝映。……

貝杜藝術代理藝術家薩璨如Cynthia Sah、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雕塑,大型公共藝術景觀藝術美術館雕刻典藏

以「石」出發,門戶上的時空行旅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出版 /《流動的風景》 文 / 蔡舒湉 (2023)

藝術家薩璨如與法籍雕刻家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旅居義大利多年,2000年為石碇的北郊山川創作石雕公共藝術,線條形式簡單,卻精彩凝練大理石的張力美……

貝杜藝術代理藝術家薩璨如Cynthia Sah、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雕塑,大型公共藝術景觀藝術美術館雕刻典藏

AQUA:薩璨如個展 〈前言〉

文 / Francesco Poli 

(譯者 : 張靜清)

 

薩璨如的雕塑是在尊重大理石本身特性和藝術家雕塑活動之間達成微妙平衡之後,隨緣天成的。藝術家的意志與大自然合拍,而將本身融入於大理石的造型。尊重大理石的特性就是透徹理解其內部構造、重量、對光線的反應以及空間存在的形式……

貝杜藝術代理藝術家薩璨如Cynthia Sah、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雕塑,大型公共藝術景觀藝術美術館雕刻典藏

俯順的靈魂

文/張頌仁

薩璨如作品的造形有如液體凝定的造形。一種非陽剛的運動,柔性的韻律緩緩推動了作品的去勢,運動靜止則造形凝固定型。統攝這批作品的力量不是個別造形的氣勢,是地心引力。一種無風的動力,不費勁的力量貫注薩璨如的雕刻。

……